枣庄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

 

 

 

 

 

 

 

 

 

 

 

 

 

 

枣庄学院

二○一四年五月



枣庄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枣庄学院坐落在享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美誉的鲁南明珠─枣庄市。学校位于九龙山南麓,校园依山傍水,建筑错落有致,文化氛围浓郁,风景典雅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大专班,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与枣庄广播电视大学、枣庄教育学院合并。2004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委副主任姚建铨先生为名誉校长。

学校占地面积1143亩,建筑面积34.25万平方米,建有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拥有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室1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774.24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29.3万册,电子图书173.2万种,电子期刊11424种。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313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5人,其中教师685人(专任教师654人)。教师中教授58人、副教授186人,博士96人、硕士495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3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获得者9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社科学科新秀奖1人,枣庄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枣庄市首届青年科技奖1人,兼职研究生导师22人,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0人。

学校设有20个院()56个普通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国家级试点专业),35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是山东省首批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学校牢固树立质量强校意识,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推进教学研究,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各项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122项、省部级奖励373项,42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研究生考取率连续多年保持省内高校前列,多名学生被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录取。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2.34%,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973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等高层次科研课题120余项;企事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和专项课题70余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其中SCIEICSSCI 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地厅以上科研奖励近160项,获得国家专利成果近60项。学校建有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煤化工实验室两所省级研究机构,以及区域(鲁南)文化研究院、资源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院、煤化工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十余所。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出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行动计划,成立了服务地方科研机构和科研创新平台,启动了化学化工研发、机械制造研发、生态枣庄建设与生物技术研发、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和推广、城乡发展与旅游规划等服务地方的重点项目;承担了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电源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枣庄市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改造工程项目等服务地方专项课题;全面参与台儿庄古城文化与场馆建设,加入了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与枣庄市化工、能源、生物、食品、机械、建材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学校不断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及学术交流与合作,打造国际化教育及外事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与青岛大学签订了“青岛大学—枣庄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与资源共享等方面与青岛大学开展了实质性的全面合作。与青岛农业大学达成了“青岛农业大学支持枣庄学院发展合作协议”,在学科、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师资、管理队伍建设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帮扶与合作。同时,学校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2013年以来,共聘请外国教师20人余次,开展了英语、日语、韩语、世界语4个语种的外国语和钢琴专业教学。与韩国又松大学、木浦大学、加拿大北方学院、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和春学院等5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

以世界语博物馆建设为平台,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2013年,我校紧抓世界语发展战略机遇,建成了目前世界展陈面积最大、功能一流的现代化世界语博物馆。目前博物馆馆藏世界语图书1.5万余册,世界语档案200余卷,名人名家世界语珍贵手稿、书信和珍贵图片邮品等近万件,为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所罕有。201311月我校承办了第十届全国世界语大会,300余名国内外世界语专家参会。一年来,博物馆接待国内外宾客近二千人,引起了全世界世界语者的高度关注。2014年,我校“世界语博物馆”被确定山东省社科普及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党委行政始终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强化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学校先后荣获 “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30项荣誉称号。


第一部分  本科专业教学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枣庄学院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科专业情况

学校设有56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国家级试点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学校现与聊城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设有8个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专业,是第一批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校现有22位教师被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三、课程开设情况

学校开设本科课程1754门,其中选修课程728门,占课程总门数的42%2012-2013学年度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641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40人,副教授职称的140人,学校专业技术岗位上的所有高级职称教师全部为学生上课,教授、副教授主讲课程占全部课程的20.7%

 

、各类在校生情况

截至20131231日,学校在籍学生14490人,折合在校生13330人,全日制在校生13130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0286人(分布情况详见表1)。

 

1:学校在籍学生分布情况表

在籍学生

总数

普通本科生数

普通高职(含专科)学生数

留学

生数

函授

学生数

夜大

学生数

14490

10286

2843

1

1049

311

、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3年,学校4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3个省(区、市)招生。共招收普通本科专业学生2801人。学校通过继续实施招生工作改革,扩大文理兼收专业和增设专业方向,在2013年招生专业中,有16个本科专业文理兼招,考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大幅度提升,本省普通本科第一志愿报考率为99.5%;外省市第一志愿报考率为54.26%

 


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基本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3财政年度,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为:11115万元,学费收入为5682.18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为2188.97万元,教学专项经费437.3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3.0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642元,生均实验经费90元,生均实习经费115元。

二、师队伍结构数量

2013年,学校有教师685人,教师中教授58人、副教授186人,博士96人、硕士495双师型教师(双师型及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12382人;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9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社科学科新秀奖1人,枣庄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有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0

、教学基本设施情况

学校升本后,不断加大对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图书等逐年增长,较好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具体情况见表2

2:学校教学基本设施情况表

类别

项目名称

学校情况

教学

行政用房

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

164949 m2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2.6m2

实验室

体育馆数量

3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

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校级实验教学中心

7

校级专业实验室

12

语音实验室座位数

952

多媒体教室座位数

15353

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

122

教学

科研

仪器

设备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10774.24万元

新增教学仪器设备

852.9万元

新增科研仪器设备

1587.05万元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8082.6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

29.28%

教学用计算机

3478

校园网

校园网主干带宽

1000M

校园网出口带宽

3155M

图书资料

纸质图书总量

1293188

生均纸质图书

97

电子图书总量

1732032

生均电子图书

130

当年新增纸质图书

111379

生均年进纸质图书

8.4

当年新增电子图书

303636

生均年进电子图书

22.8

当年图书流通量

103964册次

纸质期刊种类数

2184

电子期刊数据库

5

电子期刊种类

11424


第三部分  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自2011年开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着手开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明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行“按类培养、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三大课程平台,集中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大模块课程。学校积极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截至2013年,共立项建设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积极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二、大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

近年来,学校以“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为抓手,以教学改革为主线,坚持“系统推进、重点建设、突出应用、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构建了省校两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全面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成效显著。

(一)特色专业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强化优势,促进交叉,扶持新兴”的专业建设思路,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增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逐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大配套建设经费投入力度,深化课程内涵,加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发挥特色专业在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带动学校其它专业快速发展;通过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引导专业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进一步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将专业评估结果与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专业负责人年度考核挂钩,并作为各学院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评估不合格的专业限期整改或限制、停止招生。

(二)精品课程建设。学校不断加大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的力度,全面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进一步整合优化课程资源,继续组织校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立项建设,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力争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所突破;不断加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大力推动课外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更多学生在网络辅助教学中获益;进一步加强双语课程建设,在政策、经费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对立项建设课程的指导,不断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本科课程评估,了解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现状,推动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三)教学团队建设。适度增加教师数量,着重优化师资结构,努力建设与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专业建设相协调的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在职培训、到企业实践、引进高水平工程型人才和吸引企业人才来校承担教学任务或指导学生实践等多种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努力培育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继续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与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水平高、学科基础好、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发挥其在承担国家和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教学名师工程建设。继续开展校级“教学质量奖”、“教学优秀奖”和“教学名师”的评选,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与选拔机制,激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教改立项建设。继续加强教改立项的建设与管理,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积极培育教学成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强对学校已评出的省、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管理,引导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围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创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系统改革,探索分段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培养形式,在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创新实验。

(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实验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优质平台,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示范基地。

三、深入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近年来,学校按照“把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与人文素质提高相结合、把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学生的人文素质相结合、把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结合”的“三结合”的原则,着力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初步建立了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按照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为主要目标,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集中实践和专题讲座为主要教学形式,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本育人环境,大力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一)完善综合学分制度。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覆盖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和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学校将综合教育学分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课堂教学、集中实践和专题讲座为主要教学形式。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科技、经济生活、艺术体育、教育等类别,并规定文科类学生选修科技类课程、理科类学生选修人文类课程均不得低于4学分。2013年引入了10门国内著名教授课程,并利用网络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本年度,已有2183名同学选修了网络通识课程。

(二)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本年度,学校大力加强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在全校范围内,相继开设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相关课程,通过开展教学观摩课、讲课比赛等活动,提高辅导员队伍授课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公民素质的提高。

(三)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学校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共建立服务民生类志愿服务、重大赛会类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等315项服务项目,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4处,有7000多人次参加志愿服务。围绕“我的中国梦”这一主题,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共组建16支校级重点实践团队和14支调研山东团队。开展了科技支农、教育帮扶、文化宣传等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山东学校工作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齐鲁晚报》、《枣庄日报》、《枣庄晚报》、山东教育电视台、枣庄电视台等省内外媒体给予了多层面、多方位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3年,“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志愿者服务队”等7支实践团队荣获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文学院王荔等23名同学获得山东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黄成亮等8名教师荣获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称号,学校荣获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这也是学校连续22次获得此项表彰。

(四) 大学生社团活动情况。截至201312月,学校共有学生社团83个,注册会员3562人,涌现出会计理财协会、青年世界语协会、楹联文化协会等众多精品社团,在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稳步开展校企合作

近年来,学校全面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文件及管理规章制度,鼓励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20631m2的综合实验楼于20119月竣工投入使用,804m2的舞蹈房于20116月竣工投入使用,4000m2的塑胶球场于20129月投入使用,12988m2的生命科学实验楼于20135月竣工投入使用,4200m2的工程训练中心于20139月投入使用。

(二)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求经济与管理类、法政文史类、体育类、艺术类、外语类等专业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少于25%,自然科学类、建筑规划类、工程技术类和偏重应用型专业实践学分比例不少于30%,分别比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指标要求高出5个百分点;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强化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管理,增加实验课时数,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努力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积极开展校企共建。为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学校为学生全力打造基本技能操作平台、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和综合技能应用平台,分别与鲁南化肥厂、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海化煤业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山东海特电子集团公司、中国移动枣庄分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企校共建协议;与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了物联网、软件外包、矿物加工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与方向,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200920102011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第四部分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建立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增强自我约束力和发展能力的基本制度保障。学校认真总结近年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本着提高质量,解决问题,规范建设,提高办学竞争力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组织保证

学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早在1996年,学校就成立了教学督导室,2010年,在原教学督导室的基础上,学校成立教学评估处。教学评估处不仅保持原有教学督导等工作职能,还增加了院(部)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为了加强对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任主任,分管校领导为副主任,学校各部门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的教学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这些机构的设置,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二、注重内涵建设

学校通过组织职能部门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作用、构成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理论研究,通过撰写管理论文及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会议等多种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为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学校先后派出多个职能部门到浙江、广东、上海、河南、山东、四川等省市的高校考察取经学习,从而较好弥补了学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不足。

三、构建保障体系

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特别是经过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学校初步构建了集教学质量目标系统、管理系统、支持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四个子系统为一体的良性闭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体系中的每个子系统由责任部门、质量要求(标准)、工作流程和支撑文件等四个部分构成。体系设计力求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科学管理、规范程序、不断提高的理念,体现目标性、科学性、完整性、导向性和实用性原则,使涉及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组织有领导、实施有标准、操作有流程、落实有保障。

四、营造良好环境

为进一步促进全校教职工人人关注教育教学质量,人人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宣传栏和印制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逐渐形成了人人自觉关注教育教学质量,人人自觉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五、完善标准规范

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学校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和关键环节入手,着重开展质量标准建设。通过分析归纳,给出了质量保障体系中影响教学质量的81个主要因素和环节,并按照部门和职责归属原则,分工制订了每个因素和环节的工作要求、质量标准和实施流程,使每项工作有组织、有要求、有标准。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良好机遇,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相关工作的质量要求和标准,为构建运行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学校通过建立健全学生教学信息员为主的教学对象评价制,学校、教学单位两级督导为主的专家评价制,单位和干部互评为主的单位及干部评价制,岗位考核为主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评价制,领导听课和专项教学评价为辅的教学工作评价制,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为主要形式的集中教学工作检查制,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机制,以及社会评价监督机制等,力求实现日常监控与随机监控相结合,定项检查与抽项检查相结合,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努力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使其逐渐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为确保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质量,20122013年间,学校出台并修订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计划用12年的时间完善和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五部分 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成果

一、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

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定“文化艺术创意”和“信息与机电”专业平台建设为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加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力度,本年度新增本科专业2个,申报增设3个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逐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截至2013年,共建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校级特色专业10个、校级品牌专业2个。

学校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不断加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力度,优化精品课程培育机制,加强公共选修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建立优秀教材遴选机制,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截至目前,学校2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双语课程,2部教材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同时,还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51门、优质课程78门、双语课程12门。

学校注重教学名师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截至2013年,4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3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具体情况见下表4);同时,学校有67人获校级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348人次获教学质量奖,30人次获教学优秀奖,10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7个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国家级优秀奖(省级一等奖)1人,省级三等奖1人。初步形成了名师带团队、团队出成果的良好局面。

3: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级别

类别

名称

备注

国家级

(教育部)

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生物技术

《关于公布“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56号,20136

 

:4: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一览表

类别

名称

负责人姓名

年度

省级

特色

专业

语文教育

董业明

2006

数学教育

明清河

2007

应用电子技术

韩学政

200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李目海

2009

应用化工技术

刘雪静

2010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刘雪静

2011

生物技术

王洪凯

20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3

省级

教学

名师

明清河

 

2006

李目海

 

2009

田贵才

 

2011

刘雪静

 

2012

省级

教学

团队

数学方法论教学团队

明清河

2007

光学教学团队

田贵才

2011

历史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曹胜强

2012

省级

精品

课程

数学分析

明清河

2006

光学

田贵才

2008

世界现代史

曹胜强

2009

Delphi应用程序设计

李目海

2009

心理学

 

2010

大学物理

 

2012

电工学(电工技术)

韩学政

2012

电工学(电子技术)

张裕仕

2012

自动控制原理

 

2012

分析化学实验

 

2012

精细化学品合成实验

刘书银

2012

无机化学实验

 

2012

物理化学实验

刘春丽

2012

有机化学实验

周峰岩

2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许士密

20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张昌林

20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隋月英

2013

枣庄区域文化概论

胡小林

2013

中国近代史纲要

杨全顺

2013

古代汉语

杨晓红

2013

现代汉语

 

2013

现代汉语语音

 

2013

 

语言学概论

史大丰

2013

省级双语教学

示范课程

普通化学

 

2009

省级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吴明

2008

生物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王洪凯

2012

省级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实验区

面向中小机床制造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2

5: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所在学院

奖项

年度

1

 

文学院

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优秀奖

2013

2

燕孝飞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赛区三等奖

2013

 

6: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项目负责人

年度

1

枣庄学院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徐  伟

2013

2

枣庄学院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任崇桂

2013

3

枣庄学院

081302

制药工程

王洪凯

2013

二、教研立项和科研成果

学校重视学术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学校教师先后承担了973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高层次科研课题120余项;企事业委托的横向和专项课题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其中SCIEICSSCI 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以及省厅以上科研奖励近16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果近60项。

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学校共有省级教改立项11项,省级大学英语教改立项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重点教改立项项目4项、一般项目22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7项。(具体见表7、表8、表9

:7:省级教学改革立项一览表

序号

年度

级别

立项
编号

立项单位

项目名称

主持人

1

2005

省级

C05103

光电工程

学院

机电、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曾宪明

2

2005

省级

C05104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专业主干课程的思想方法研究

明清河

3

2009

省级

2009435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构建基于“对话-合作教学模式”的历史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体系

曹胜强

4

2009

省级

2009437

发展规划

中心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性探索

曹胜强

5

2009

省级

2009436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数据结构》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蒋秀英

6

2012

省级

2012498

枣庄学院

高校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胡小林

7

2012

省级

2012499

教务处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刘书银

8

2012

省级

2012501

教学评估处

新建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李目海

9

2012

省级

2012496

化学化工

与材料科学

学院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0

2012

省级

2012497

生命科学

学院

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王红妹

11

2012

省级

2012500

机电工程

学院

基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研究

 

8:大学英语省级教学改革立项一览表

序号

年度

级别

立项
编号

立项

单位

项目名称

主持人

1

2006

省级

C200616

外国语

学院

大学英语层级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研究

张伯存

2

2010

省级

EB201012

大学英语教学部

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多元立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9: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序号

奖励名称

主持人

级别

获奖

时间

授予单位

1

数学分析的思想与方法(教材)

明清河

省级

2005.02

山东省教育厅

2

基于“对话-合作模式”的世界通史教材体系之建构(教材)

曹胜强

省级

2009.04

山东省教育厅

3

数学专业主干课程的思想方法研究

明清河

省级

2009.04

山东省教育厅

4

高师化学专业《实验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刘书银

省级

2009.04

山东省教育厅

在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学校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积极开展深度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2013年,学校获批山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规划项目4项。

截至2013年,学校荣获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1个,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3次,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个人3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人,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

 

10:高校教学管理奖励一览表

年度

颁发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主持人或获奖单位/

2009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

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

枣庄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2009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

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个人

刘雪静

2009

山东省教育厅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

枣庄学院教务处

2009

山东省教育厅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

 

2009

山东省教育厅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

 

2010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

枣庄学院

(教务处)

2011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

枣庄学院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1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个人

闵祥国

2011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个人

 

2012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枣庄学院教务处

2012

山东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

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吴全会

三、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通过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普通本科专业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稳步提高,分别达到81.02%27.72%;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通过率达到98.98%27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种国际、国内及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级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122项、省部级奖励373项。其中,在国家“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获得国家铜奖。

四、毕业生培养及就业情况

2013年学校共有本科毕业生3210人,其中3183名学生获得毕业证书,27名学生获得结业证书,3173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除了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外,学校还很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平时的体能训练,2013届毕业生的体质合格率达到88.81%

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通过精心编制就业指导教科书和辅导用书、开设就业指导课、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赛,狠抓就业落实工作,深入挖掘大学生职业发展内涵,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学校就下发了《枣庄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管理办法》,2013年学校对上述文件进行了修订,并举办了“就业指导促进月”活动,聘请人才服务机构专家、知名企业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或往届优秀毕业生来学校为应届毕业生开设讲座,承办了山东省2013年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枣庄学院2013年毕业生(综合类)供需见面会等。共组织各类招聘160多场次,发布就业信息1100余条,提供了12000多个就业岗位。积极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帮扶和就业援助工作,发放求职补贴11.4万元,为170名特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

在做好学生就业指导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搭建助推青年创新创业成才起飞平台。201212月,学校成立了创业促进会,以达到协调社会各方资源,搭建青年创业服务支持合作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组织开展能力培训、职业规划、见习实训、岗位推介、竞赛评比、讲堂论坛、基地建设、信息支持、宣传推广、指导服务等活动,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就业,至2013年底,在全校3210名毕业生中,考研升学694(其中考入985211学校及中科院262),网签就业375人,签订劳动合同就业1577人,灵活就业234人,其它形式就业43人,年终就业率达92.34%。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进一步拓宽,10余人考取法国和香港高校的研究生。


第六部分  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枣庄学院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队伍数量偏少,生师比偏高,个别新上专业发展历史较短,教师队伍数量、职称结构等与教育部的合格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学校正在通过实施博士工程和双师工程建设,以及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培训等措施,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二、学科专业布局需要进一步调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学校出现极个别传统学科专业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生源难以保证等问题,同时,还存在有些社会急需专业未及时设置等问题。目前,学校正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不断修订学科专业设置方案,压缩生源或就业不好的专业招生规模,增设社会急需专业,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生源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截至2013930日,虽然学校招生生源已拓展至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但第一志愿录取率偏低,生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学校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上创品牌,同时进一步做好学校宣传工作,不断探索招生的多元机制,在特色招生、留学生培养等方面争取有所突破。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加强

学校虽然一直致力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但仍然有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目前,学校正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力度,积极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不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五、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力度需要不断加强

作为新建地方院校,由于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学校将充分利用上划省管的良好机遇,广开渠道、继续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资金的投入,大幅提升硬件建设力度和硬件建设水平。

 

2013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培育学校建设特色,不断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学校也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带来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面对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新需求,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围绕“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不断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质量求生存,以规范创优质,以创新树特色,以发展强实力;通过多措施强化、多途径促进和全方位保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认识到位、措施得力、保障完备、地位巩固的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闭窗口